欢迎访问大通彩票   

李曙华

发布者:季林发布时间:2016-02-16浏览次数:1833


2019,北京,中医科学院

一、简历

李曙华,女,19494月生于杭州。19801月毕业于厦门水产学院(现集美大学)造船系,船体设计专业。19801986年,任浙江省劳动人事厅技校教员,其间:1981198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进修1年,主修数学、物理。19861997年,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任教,其间:1989年至1991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19927月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专业:科学技术哲学。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调往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政法学院)2000年晋升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调往大通彩票,任大通彩票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退休,延聘1年。其间,20149月至20152月,应南方科技大学邀请任教一学期。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系统科学与系统科学哲学,中西科学文化比较研究
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代表作:《从系统论到混沌学——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2001年)

二、学术成果

一、论文 (已发表)  

1、《老子的自然哲学与科学》,《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

2、《“微观哲学初探”笔谈》( 四人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3、《演化的时间与时空结构—内部时间初探》(李继宗,李曙华)《中国社会科学》19892

4、《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哲学研究》2006年第11

5、《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8期   

6、《中华科学的基本模型与体系》,《哲学研究》2002年第3期  

7、《潜在存在与演化的新视野—曼德勃罗空集之科学价值与哲学启示》《哲学研究》199910

8、《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11

9、《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1年第1期  

10、《周易自然哲学与生命实践》,《周易研究》2012年第2

11、《Natural Philosophy of I Ching and Life Practic匡钊译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7(2)《中国哲学前沿》2012年第2

12、《周易:中国文化传统价值之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820日  

2006年,普林斯顿高等网络研究所



13、《奇怪吸引子及其哲学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第7

14、《信息——有序之源》,《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第2

15、《信息的选择原理与阈值关系》,《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第4

16、《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系统科学学报》2007年 第3

17、《系统生成论与生成进化论》,《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8、《系统科学与中医理论的现代重建》,《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9、《系统科学——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0、《非线性科学视野中的易经》,《系统辩辩证学学报》20024

21、《非线性科学与教育》,《中外教育》(中国新闻出版社,香港)20008

22、《概率与时间之矢——自然法则的新表述》,《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4期,

23、《三生万物——“3”是宇宙常数吗?》,《系统辩证学学报》19974

24、《多元的统一性——混沌学的启示》,《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71

25、《系统与内部时间》,《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 4

26、《演化与创造——普里戈金的科学自然观与历史观》,《复旦学报》19904期                                    

27、《普里戈金的演化自然观与生命时间观》,《哲学动态》199011

28、《二十世纪的科学精神及其哲学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3

29、《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进路》《新思维新世纪》乌杰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0、《通向圆融的互补》,《杭州师院学报》19951

31、《从“以有观有”到“以无观有”》,《论衡》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3

32、《熵与经济发展新意识》,《社会科学》(上海)1988 3

33、《熵的奉献》,《现代世界的哲学沉思》,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7

34、《生成论与还元论》,《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 第1

~~~~~~~~~~~~~~~~~~~~~~~~~~~~~~~~~~~~~~~~~~~~~~~~~~~~~~~~~~~~~~~~~~~~~~~~~~~~

2003年,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35、《中国自然哲学及其现代意义》,《问道》第四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1

36、《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杭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37、《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杭州师大学报》2009年第2

38、《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文化科学观照下的易经》,《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

39、《洛书数字生成术与中国传统数学之源——兼评王介南先生《洛书_……》,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

40、《中国传统科学范式初探》,《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创刊号,2003年第1

41.《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史》,《现代与传统》 1995  1辑,总第6

42、《关于中西科学会通的几点思考》,《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 第5

43、《中西科学文化源流大略——兼论中西语言互释中的格义与反格义》,

《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第1

44、《书院的兴衰与现代复兴》,《河池学院学报》2013年 第6期  

45、《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华科学传统的基本特质》,

《自然国学—21世纪将发扬光大的国学》孙关龙、宋正海主编,学苑出版社,20061

46、《象思维、庄子与道》(学术通信一则)李曙华、王树人,《文景》,上海,2006年第9

47、《马家窑文化研究的哲学思考——象思维与生命化研究方法》,甘肃定西日报,2011-1127

王志安:《马家窑彩陶文化探源》附录 文物出版社,2016

48、《系统生成论视野中的马家窑彩陶》,《系统科学学报》2017年第4

49、《从洪荒起步》,《世纪中国》(网刊)20001030

~~~~~~~~~~~~~~~~~~~~~~~~~~~~~~~~~~~~~~~~~~~~~~~~~~~~~~~~~~~~~~~~~~~~~~~~~~~~

50、《科学原创性如何可能?—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情怀》,《文史哲》20062

51、《回到物理学史—追寻科学原创之思》,《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第6

52、《相对论如何可能?—爱因斯坦的永恒昭示》,《河海大学学报》20053

53、《量子力学中主客观关系的海森伯解释述评》,《马列主义教学研究》19853

2015年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



54、《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  

桑新民、李曙华,《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11

55、《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下)  

桑新民、李曙华,《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12期  

56、《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科学与圣塔菲网络课程的个案研究》

李曙华、李洋、桑新民,《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第5

57、《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2万余字)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58、《信息时代科学教育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

59、《ISC理论基础与实践》(访谈),《教育信息技术》2006年第6

60、《关于人的现代化》,《杭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61.《对我国现代化问题的一点思考》《杭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

62Introduction:Co-Creating Education Wisdom For the Global Age of Living

Living on the Edge of Chaos一书介绍(英文,5页)Sang xm, Lishh桑新民、李曙华)

                                             ASQ Quality Press,US2008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0余篇  (略)

二、著作

一)论著

《从系统论到混沌学》37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月,参加0810月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二)参与的著作   

    1、李继宗:《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2

第二十七章  自组织理论,第二十八章  非线性科学   

    2、《新兴科学百万个为什么》(哲学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8

    11、如何把握二十世纪的科学精神,12、什么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理性的新曙光

    3、王树人主编:《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3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

    4、何华灿主编:《信息、智能与逻辑—智能科学的逻辑基础研究》(第二卷上)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

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

三)译著

参译 []卡罗琳等:《生活在混沌边缘:引领学校步入全球化时代》第234章。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

四)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桑新民、李曙华:《中国电化教育》20071112期连载:《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下)(3万余字)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创新研究》2004——2007。     
    2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之子课题《系统科学与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20022004年。

    3、华南师大211课题立项《从系统论到混沌学》2002年,独立完成。
    4
、参加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对社科研究方法的贡献》1992—1995年(与复旦大学哲学系合作)。
    5
、校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史教育对于科教兴国的作用和意义》1995-1996年。
    6
、校科研基金项目《现代科学的自然观》1996—1997年。


四、教学

    2005-2014年在南大哲学系主要开以下程:
    1、中西科学思想比研究(博士生程,向士生开放)。
    2、系科学与系科学哲学(博士生程,向士生开放)。
  (系科学包括“老三论“,自组织,非线性科学:分形,混沌,复等)。
    3、科学思想史研究士生程)。
    4、中国科学史研究士生程)。
    5、当代科学技革命(全校理科博士生公共)。 [1] 

    指导博士研究生9人,其中留学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后2人。

    获华藏奖教金2次,金箔奖教金1次。


五、学术活动

120029月,邀参加在英国大学举办的国教育研顺访英国剑桥大学李瑟研究所及东亚科学史图书馆20天。

2200610-12月,邀参加在美国南佛里达Tampl 召开的ISC”全球峰会,并作大会言,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期曾在5次研会上作主题发言。顺访哈佛大学,普林斯大学,普林斯高等研究所等。2个月。

320155月,参加维也纳“信息科学与哲学”研讨会。访问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等。

4邀就系科学的展,系统生成论,中西科学思想,科学的精神来源,创造之源与教育之本等问题,在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山东师大,山东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科学院等全国各地大学、研究所作几十次讲学与学术报告。

5、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系统科学学报》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