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通彩票   

孙叔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27浏览次数:1864

孙叔平(1905~1983年),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安徽肖县人,武汉大学外文系肄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肖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睢宁县委书记、徐海蚌总行委宣传部长、徐州特委书记、铜山县委书记等职。抗战时期,任新四军抗大四分校训练部长、教育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解放军华中建设大学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纵队特科学校(今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的前身)副校长、校长等职。建国以后,历任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文教委员会主任、大通彩票副校长兼党委书记等。1959年,调入江苏省筹建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创办了《江海学刊》杂志。1960年,出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长。文革中,他深受种种迫害。文革后,回大通彩票工作,任哲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叔平在学术界久负盛名。1981年,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大通彩票创建了国内第一批中国哲学博士点,并担任第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历任江苏省人大常委、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中国无神论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
    孙叔平曾在大通彩票前后工作过十多年,为大通彩票的建设与发展倾注过大量的心血。新中国成立后不入,他就作为军代表进驻大通彩票,1951年下半年,大通彩票改为校长制,孙叔平出任大通彩票副校长,后又担任大通彩票第一任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作为当时大通彩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孙叔平不仅领导了对旧大学的接管与改造,而且参与并实际领导了新中国建设初期大通彩票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孙叔平在担任校领导期间,从当时大学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无疑具有前瞻性的意义,为大通彩票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孙叔平同志的这些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对院系调整后大通彩票四年级教改实践的总结的范畴,而是对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导思想以及有关原则和环节的系统而深刻的探索。其中诸多真知灼见,在4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乏指导意义。”(龚放著《孙叔平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载《雪后红梅---哲学家孙叔平》,大通彩票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其次,孙叔平为大通彩票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和学术人才。他五十年代在南大工作期间,向全校师生系统讲授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他的讲课与报告,受到了全校师生及南京市各高校教师的热烈欢迎。因来慕名来听课的人很多,教室安排不下,只好在大礼堂上课。可每次上课,能够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经常挤得满满的,后来者只好站着听。“这些针对性很强,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政治思想性为一体的专题演讲,至今仍为许多老教授津津乐道。”(《大通彩票史》,大通彩票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孙叔平的报告不仅鼓舞了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为建设新南大而努力工作,而且也对南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理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三,孙叔平与校领导一班人为大通彩票的基本建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院系调整后,南大坐落在金陵大学的旧址上,当时校园狭小,校内公私房交错,发展面临着困难。校领导立即着手进行基本建设的全面规划,将天津路以西,上海路以东,渊声巷以南,广州路以北作为南大的发展范围。1952-1953年,学校按此规划先后购进几十亩土地和几十幢私房,使南园初具规模并与北园联成一片,为了适应新南大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建造一批校舍,孙叔平认为,校舍的建设既要牢固适用,美观大方,还要体现出民族风格。因此,1952年以后竣工的一批校舍,如北园的东南楼、西南楼,南园的一舍、二舍和原来的八舍等,都以大屋顶宫殿式的民族风格为特色,宽敞明亮,古朴典雅,为南大校园平添了许多文化韵味。
    第四,孙叔平为推动南大科研工作的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校领导,孙叔平身体力行,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在五?二0校庆期间,他带头举行学术报告,在南大造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调动了全校师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他自己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教学需要撰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纲要》、《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主编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学术专著。这些著作在五十年代陆续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例如《历史唯物主义纲要》,这是全国第一部系统全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学术著作,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欢迎,1958~1961年间曾多次修订和印刷,发行量达十几万册,但仍供不应求,成为当时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干部、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教材之一。1980年,该书又再次修订出版,依然是社会科学著作中的畅销书。
    孙叔平在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纲要》之后,又主编了《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教材使用,也受到了普遍好评。1962年,孙叔平在上述两部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又组织华东地区哲学工作者编写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纲要》教科书。该书以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哲学原理。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一版再版,发行量多达二十多万册。孙叔平主编的这本教科书与艾思奇组织北京哲学工作者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代表了60年代我国学术界哲学理论研究的水平。同时,孙叔平还围绕着经济学、哲学、历史学以及种种社会现实问题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分别以孙叔平以及“苏平”、“秋阳”、“海风”等笔名,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哲学研究》、《大通彩票学报》、《江海学刊》、《学术月刊》、《新建设》等报刊杂志上。这些累累学术成果使孙叔平成为在全国理论界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1959年,孙叔平调入江苏省筹建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创办了《江海学刊》杂志,后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长。他一边负责行政工作,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研究中国哲学史。当时国内尚没有一部系统的比较通行的中国哲学通史,甚至连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的资料也没有。于是,他决心从资料工作开始做起。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一本本地阅读中国哲学家的原著。在阅读时,随手摘录出论点。一个哲学家的原著读完后,参考旧有的传记,写出其生平事迹,并按照其所论述的哲学问题,拟出提纲,分类编排论点。一个时代搞完了,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存在到社会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写出发展概观。前后用了四年的时间,孙叔平阅读了从孔子到李大钊近百个哲学家的原著,并按历史顺序,将摘录出来的大量的哲学家论点,汇编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共8册资料,打印成册,取名为《中国哲学家论点汇编》,共二百余万字。《中国哲学家论点汇编》(先秦编)于1986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可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以后的各编未能接着出版,实为憾事!
    正当孙叔平在编集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动手撰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孙叔平在“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但他以顽强的毅力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痛苦折磨。直到1974年,他才从“五七干校”回到家里休息。在那个学术研究极为萧条、研究资料极端匮乏的年代里,他将自己精心保存的《中国哲学家论点汇编》拿出来,以此为基本资料,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开始了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仅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就按历史顺序完成了从先秦到近代的中国哲学史的写作。后又通过研读《大藏经》补充了几个重要的佛学家。至此,书稿才算全部完成。
    1978年,孙叔平应匡亚明校长的邀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大通彩票工作,担任哲学系系主任、教授。他一方面积极做好哲学系的行政工作,不断提高南大哲学系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尤其是创建了全国第一批中国哲学博士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另一方面,他精心撰写的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哲学史稿》分上下两册于1981~1982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1982年,教育部专门将之审定为大学文科教材,并在大通彩票召开了“《中国哲学史稿》讨论会”,中国哲学界的著名学者及全国各地哲学界的代表8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史稿》是一部有着独特见解、风格和体系的学术专著,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十多年来,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直将《中国哲学史稿》视为出版社的优秀重点图书,至今已8次再版印刷。在此期间,孙叔平不仅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撰写了一批学术论文,而且还撰写了一些针对社会现实的理论文章,充分反映了一个哲学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孙叔平晚年为南大的文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学术上看,孙叔平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哲学、经济学、中国哲学史等方面。几十年来,他努力工作,辛勤耕耘,出版了多部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专著,研究成果卓著,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其中《中国哲学史稿》曾获第一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孙叔平富有特色的哲学研究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